一一记国家一级演员、潜山市黄梅戏剧团副团长陈晓玲
作者:晨曦
“天柱山哎,山柱天吔!潜河水吔,情意长哎。。。。。。”
恰似一汪清晨的露,恰似一股高山上的泉,伴随着这由远及近,充满着浓郁乡土气息的黄梅调,新编原创红色大戏《新四军母亲》连续第五场(晚)演出的大幕徐徐拉开。
演岀结束時,记者见到饰演新四军母亲陈桂珍(主角)的陈晓玲,已是累得满头大汗,浑身湿透。她实话实说,几乎占了全剧三分之二的300多句台词和唱腔,莫说是一场,这回一连五天下来,还真的是有些吃不消了。由此,足见陈晓玲骨子里的那股拼劲,那股敬业精神,当然,也见证了这部新戏大受欢迎的程度。
陈晓玲,潜山市黄梅戏剧团副团长,毕业于安徽省黄梅戏职业艺术学院,是安庆市辖七市县黄梅戏剧团第一位获得国家一级演员资格颇有成就的中青年演员。曾主演了《天仙配》、《罗帕记》、《双合镜》、《相思扣》、《小辞店》、《血冤》、《春江月》、《榴花不开盼哥回》、《槐树谣》、《包公治水》、《县令陈廉》、《凤凰坡》、《新四军母亲》二十多部传统和现代题材的大戏,以及《送香茶》、《哭城》、《喜郎归》、《王小六打豆腐》等太多精彩折子戏。
从小生长在风景秀丽的天柱山脚下又称古皖之源的潜山,或许取天柱之灵气,得皖水之滋润,扮相俏丽,嗓音甜美,表演细腻的陈晓玲,十分擅长于塑造各类舞台艺术形象,尤精于人物内心的揣摩,对所饰演的角色分寸拿捏入情入理,表演的栩栩如生。在潜山黄梅戏剧团原创大戏《榴花不开盼哥回》中,陈晓玲凭着对角色的精准研判,将回族姑娘沙玉凤的民族风格和一诺千金的高贵品质,将历史的纷繁,民族的苦难,回、汉民族间的感情交融,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解放和巨大变化,以惊艳的艺术形式完美呈现在舞台上,让人感到该剧的历史感,沧桑感,乃至于人性的真善美。
正在如火如荼上演的原创新戏《新四军母亲》,集中再现了敌后群众舍身忘死,收养、掩护新四军伤员的革命英雄主义壮美情怀,而且被作为向党庆百年华诞献礼作品倍受各方期待。
作为饰演剧中女主角陈桂珍的陈晓玲,更觉得使命光荣而艰巨,她充分的认识到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与之前创作应有很多不同。为此,她查阅大量那个时期新四军在潜山活动的历史,并多次深入事发当地走访问询,掌握更多利于人物形象创作的素材。
面对着任务重,时间紧的状况,这部占九成份量的戏都要参与岀演的红色大戏,可真让经验老道的陈晓玲费尽心机。剧中核心唱段48句,创作者有意回归传统,加强了黄梅戏传统唱腔韵味,在描述地域色彩的同时,点明时代特征,还吸收了京徽、越剧等板式变化,更加深入地刻化人物音乐形象。对这样一个集高难度与创新之大成的段子,陈晓玲硬是像蚂蚁啃骨头一般,快速拿下了这块最难啃的骨头。
国家一家编剧、安徽省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李光南在一篇剧评中说,陈晓玲的新四军母亲形象塑造是精准的,标志着其艺术事业的成熟。尤其是她那双眼睛会说话,在新四军伤员面前,她的目光充满着慈祥和善良,很好的体现了母亲亲和力和军民鱼水情;在女儿面前,她的目光充满着怜爱,特别是女儿死后,她紧紧的抱着小红棉袄,眼睛里表露出的是无助和悲哀,而这种情绪又必须在新四军伤员前隐藏起来无以渲泄,这一切表演的那么自然、质朴,时而让人欢欣,时而令人窒息的氛围猛烈触动着现场观众的心灵。
从今年三月立项到初排试演,包括陈晓玲在内的全团主力演员阵容全上,加班加点排练,终于在“七一”前夕大功告成,首演一炮打响,各方反映普遍叫好。
截止目前, 无论是演技,还是演艺资历,陈晓玲都是圈内响当当的“大姐大”了。自1996年斩获安徽省黄梅戏大赛演员新秀之后,2007年又获央视寻找七仙女大赛金奖,几乎每年都拿到一项全省或全国性的大奖。更有甚者,她曾经率团代表全省同行两次进京展演交流,被誉为现代版的“徽班进京”。
微信扫码关注">黄梅戏之家"公众号。